近日,国家能源局发文,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拟在全国组织开展整县(市、区)推进光伏并网发电开发试点工作。
通知一出,市场中光伏行业相关股票应声大涨,聚集了大量人气。
但究竟什么是分布式光伏,为什么它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呢?
说起分布式光伏,还要先从太阳能光伏发电开始。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地球上取之不竭的太阳能,转成电能的发电方式,可以减少因火力发电而带来的碳排放问题,是一种清洁能源。
碳达峰碳中和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我国的一种国策,也是大势所趋。
我国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是指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最高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碳吸收等途径,抵消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零排放”。

分布式光伏特点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光伏发电供电系统,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最常见的就是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
传统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需要大片土地,建设大规模的光伏发电站,然后并入电网,才能输送给千家万户。
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充分利用厂房、办公楼、居民屋顶空间,高效实现发电、用电的自给自足,减少或者消除碳排放,实现真正的绿色建筑。
而这其中,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未来趋势
BIPV是一种将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将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BAPV,需要特殊支架)的形式。
光伏建筑一体化常见的有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等。
BIPV其在建筑外观、设计寿命、屋面受力、防水可靠性和施工难度与速度等方面均领先于BAPV,更加契合“碳中和”的趋势。
如何推进
此次试点的推进,要求地方屋顶资源丰富且具有良好的消纳能力,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光伏可安装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等不低于40%,工商业分布式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不低于20%。
分析认为以整县(市、区)为单位聚拢屋顶资源,有望打破前期因屋顶产权不明晰等带来的项目开发障碍,是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重要举措。
前期在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过程中,由于农村住宅、厂房比较分散、光伏发电设施安装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推广效果不太理想。
未来,通过政府的资源整合,会在一些重点公共区域实现破局。
同时,随着BIPV技术成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光伏+建筑”的理念有望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被引入,节省大量的安装成本。
市场空间
由2021年第一季度来看,我国新增光伏装机5.33GW,其中分布式光伏2.81GW,分布式已经占比超过5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测算,我国目前既有建筑面积约800亿平方米,可安装太阳能光伏近30亿平方米,装机容量约为400GW。
同时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可安装太阳能电池约3亿平方米,装机容量约为40GW。
乐观估计,BIPV每年的市场空间在3000亿元左右。
长期看,考虑既有及新增建筑情况,BIPV市场长期空间有望达万亿级别,而且相比BAPV,BIPV更具成本和价值优势。
上一篇: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助于推进清洁供暖建设 下一篇:使用太阳能发电板的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