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召集相关光伏企业举行座谈会,就2019年光伏发电建设管理相关工作第3次征求意见。
此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主管部委曾于1月18日、1月22两次组织召开了2019年光伏电价政策座谈会,梳理了2019年市场发展的整体脉络。
七大亮点、五特色
据能源新闻网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获悉,此番第三次座谈会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光伏企业家和行业协会等参会代表主要围绕着光伏发电管理的机制创新问题展开了深入地探讨和交流。
鉴于以往补贴总量和装机规模脱节的现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经过多次协调,准备在七个方面展开创新尝试,以稳中有进的推促光伏产业发展。
一是“量入为出”以补贴额定装机量;二是精准分类,光伏项目分为有补和无补两大类,有补贴项目分为扶贫项目、户用光伏、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和领跑者、特高压通道配套等专项项目五个类型;三是户有光伏单独管理,实施固定补贴制;四是5.31后并网的户用光伏可申报2019年额度;五是除扶贫、户用、领跑者外,工商业分布式和地面电站采取竞价方式获取指标;六是补贴申报和竞价由国家能源局全国“统考”,竞价以全国排名的形式公开进行,避免了一些暗箱操作;七是竞价项目实施补贴退坡制,逾期未建取消资格。(详细内容,请参阅《权威发布|国家能源局光伏座谈会重点讨论了这些内容...》)
正在讨论、制订之中的2019年光伏新政体现了相关部委“一体化”管控的思路,即在政策制订过程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通诚合作、全力协调,在抓落实方面则各管一摊、各司其职。
简而言之,2019年光伏规模管理可归结为5句话:财政部定补贴规模、发改委定补贴上限、能源局定竞价规则、企业定补贴强度、市场定建设规模。一定程度上讲,这有利于解决各部委以往“各自为政”导致装机光规模与补贴指标脱节的情况。
量定市场 补贴双轨制
据了解,该征求意见稿细节流出后,业界反响良好,普遍预计这利好行业可持续发展。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新政仍需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光伏行业专家张卫红表示,新的意见并未出台征求意见稿,而是主管部门就拟出台的政策与参会主要企业进行座谈讨论,待各方讨论后认可就有可能直接出台正式政策文件。因市场对政策千呼万唤,时间紧迫,主管机构这种做法务实、有效,值得点赞。
可再生能源电价征收范围为除西藏以及农业用电之外的全社会用电量,2018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68449亿度电,比2017年增长8.5%,第一产业用电728亿度,比2017年增长9.8%,可以计算出2018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如果能在征收范围内全部征收,比2017年增加109亿,因存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不到位等情况,能源主管部门将2019年新增风电与光伏装机补贴定总额定为50亿,其中光伏补贴30亿。
与以往光伏发电额度建设、调控机制不同,2019年光伏发电管理的最大特色就是“量定市场”。“现在的指标管理方式是户用和工商业分布式指标分开管理,户用光伏实施固定补贴,先建先得,工商业分布式采取‘浮动’补贴制,实施竞价投标,低价者得。总量控制方面则视电力消费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补贴额度而定,总盘子为50亿元,2019年新增光伏的总盘子为30亿元,钱用完为止,以钱决定最终规模,而不是预先估算规模。”
2018年3月份,国家财政部发布当年财政预算数据显示,2018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预算数为755亿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49.5亿元,增长7%。2018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支出预算数为838.88亿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126.82亿元,增长17.8%。与之相对应的整体绩效目标是:新增风电投资700亿元,新增光伏投资2400亿元,新增风电发电能力1000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能力3000万千瓦。

五大问题待解
拿30亿元办30亿元的事儿,视国家财政情况“量入为出”,以市场化的思维去引导产业的发展,是一条不错的管控思路,却也会涉及指标的划分,各方的利益平衡问题。
1、指标分配问题
1月22日,发改委价格司第二次召开2019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研讨会,提出今年拟安排30亿元补贴额度,用于全国光伏发电“新增”项目补贴。
目前工商业分布式、地面电站、户用光伏、光伏扶贫与光伏领跑者等需要补贴的项目均来自于30亿元补贴资金,在这些项目之间如何划分,多少给户用光伏,多少给工商业分布式和地面电站,主管部门如何在不同类型光伏项目之间进行协调也是一个问题。
2、户用规模确定问题
据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邓永康预估,531之后装的户用光伏项目,未进入补贴规模的非官方统计容量为0.3GW。张卫红认为此统计数字可能比实际偏低。第三次研讨草案表示,5.31后并网的户用光伏可申报2019年额度,但给2019年多少户用指标并未确定。
第三次草案首次将户用光伏单列并给予单独规模,实施固定补贴。国家能源局年初发布国家补贴支持的户用光伏年度装机总量,由电网公司每月公布上一个月的装机量,当公布的上一个月装机量已突破总规模限制时,有一个月缓冲期为并网截至时间。
3、工商业分布式遗留问题
草案表示,5.31后并网的户用光伏可申报2019年额度,但并未就5.31后并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如何处理予以说明。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44.26GW,仅次于2017年新增装机。其中,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分别新增2330万千瓦和2096万千瓦。
按照5.31新政规定,2018年安排10GW分布式计算指标计算,当年有10.96GW的分布式没有补贴指标。“如果30亿新增补贴只用于新增规模,那2018年已经并网无指标的怎么办,难道还要成为黑户吗?这是2月18日会议没有讨论的地方,下次开会应该提出来请决策层讨论,最好的办法是2018年已经并网完成的按照2019年工商业政策执行,与新增工商业同等条件下参与竞价获取指标。但按照第二次会议讨论精神,30亿是用于新增装机补贴,借以期望2019年的装机继续有好的表现,如果将2018年的工商业纳入2019年进行竞争,2019年的新增装机肯定比预期要打折。”光伏行业专家张卫红说。
4、领跑者基地语焉不详
新政拟就2019年规模指标在全国分配,以“统考”的方式“择优录用”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但这最符合市场化原则的政策创新在领跑者项目上语焉不详,易产生分歧。据了解,2019年规模指标将在全国分配,第四批应用领跑者落空的解读也应运而生。
据能源新闻网了解,2017-2020年领跑技术基地每年的计划建设规模均为8GW,累计为32GW,系《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所作的发展规划。同时,河南南阳、辽宁阜新和黑龙江鹤岗等省市业已开始了第四批领跑者的申报。
如果领跑者项目因新政而落空,在业界看来,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岂不有朝令夕改之嫌,其公信力可能因此而遭受质疑。
对此,张卫红认为,领跑者是国家层面主导的非技术成本降低,而普通平价上网示范项目则是鼓励地方政府降低非技术成本。第三批的光伏领跑者价格已经接近于平价上网甚至个别低于当地脱硫燃煤标杆电价,预计第四批光伏领跑者将会出现更大范围的平价上网。由于领跑者的非技术成本大大降低,需要补贴很少,且对于先进技术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对于全国平价上网项目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阶段有必要继续实行。因此,2019年领跑者基地指标应该还会有。
5、光伏扶贫规模已定,还未出台
2018年11月9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了《关于填报光伏扶贫有关信息的通知》,要求开展光伏扶贫的试点省份和拥有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的省份按要求填写光伏扶贫项目信息,并于11月15日前上报。
据张卫红透露,本次征集共收集光伏扶贫信息总规模4.2GW,实际符合《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且在471个县名单里的约1.5gw村级扶贫电站。如果2019年针对光伏的新增装机补贴资金30亿,肯定要优先满足光伏扶贫,剩下的资金才是满足其他光伏补贴项目。如要确定各光伏类型的补贴金额,首先经过预先的核算,并刨除光伏扶贫之后,再核定户用光伏补贴总额和其他类型补贴总额会比较好。因此,要想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提前的核算非常重要。
春天已来!
据悉,本周能源局新能源司除会征求企业意见外,还要广泛征求行业协会、相关专家、金融机构的意见。预计上述悬而未决的问题,国家主管机构也在紧锣密鼓的讨论协商之中。
“有总比没有好,有补贴就是利好。”第一轮征求意见稿流出后,一光伏人在媒体平台敲出了这样的心声。目前,光伏市场形势正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两次讨论会流出的政策草案显示,目前各方就三类地区地面电站标杆电价按0.4、0.45、0.55元/千瓦时执行这一框架基本无异议。同时,户用和工商业分布式补贴标准已提高到拟定区间0.15-0.18元/千瓦时和0.1-0.12元/千瓦时上限。
分歧、争议一直都在,是无法逆转的现实。政策、文件可能不会十全十美,兼顾到所有人的利益,市场却总会给光伏一个尽善尽美的表现机会!
上一篇:光伏让居民百姓受益,应该多鼓励支持! 下一篇:全面竞价背景下,哪些地区光伏电站将更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