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电企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进行结构调整,正处于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新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目前,新冠肺炎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也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用电量。目前,发电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供电充足;在疫情后期,发电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在稳定的环境中规划长期、稳定和长期的变化和担忧。虽然很难作出准确的深度和广度疫情的影响,但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电力公司可以做早期预测,提前取得了坚实的进展,我们充分发挥企业防疫抗病过程中紧急电力的社会责任,并且可以有效应对做生意将影响降到最低。为此,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对疫情的影响及对策做一些粗浅的分析,以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影响分析
整体的力量。根据2003年“非典”的影响和目前的经济规模,专家们将此次疫情的经济影响持续时间和范围分为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种情况,预计对GDP增长的影响分别为0.5、1和1.5个百分点。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万亿元(增长6.1%),全社会的电力7.23万亿千瓦时(增长4.5%),从2016年到2019年四年在中国的电力弹性系数为0.73,0.97,1.29,0.74,分别加权平均后,结合三种疫情对GDP的影响值,2020年全社会负面影响,功率约为0.46 ~ 1.39%的电力消耗增长影响大约330 ~ 1000亿千瓦时。
电力行业。2019年,全社会第一产业用电量占比为1.08%,第二产业占比为68.32%,第三产业占比为16.42%,居民用电量占比为14.19%。在短期内,由于春节假期延长和出口限制,此次疫情将对第一季度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电力消耗产生影响。全年,制造业和传统高容量产业用电量增长将受到产业结构调整、贸易差异、房地产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事实是宏观经济的反周期调节的手段之一,在第一季度是有限的,但将恢复后,高负载的电力消耗能源产业将略有下降,但不显著。防疫和控制,与此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诸如医药、卫生、健康保护、应急物资、绿色食品、交通、物流等领域的新需求,加上更多的从离线到在线,人工成机器,现场远程,手动转换成场景需要一个更大的数据中心,如智能和网络设备的支持,在新产业带来了一定规模的投资,上述地区和数字信息,与前些年相比,网络通信和上下游产业链设备制造等方面的功耗将有较大的增加。
负载面积方面。此次疫情对中国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地区第一季度的电力负荷将明显下降。例如,作为最大的电力用户之一的汽车制造商,占中国湖北省汽车总产量的10%。目前,业内预测,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国汽车产量将同比下降15%左右。由于建设的延误,河南省今年第一季度的用电量预计将比去年同期下降约7%至10%。受工期延误影响,其他省份企业的电力负荷将在短期内暂时下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企业陆续复工,其他地区的电力负荷将在后期得到补偿,影响不大。但与贸易和出口相关的行业将受到内外环境的综合影响,电力消费增速将放缓。综合来看,今年一季度,发送省和接收省的基础型电厂的利用率将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随着二、三产业逐步恢复运营,电力负荷将稳步回升。由于部分煤矿尚未恢复生产,煤炭市场供应面将在一季度趋紧,后期逐步稳定。
二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发展,大部分产业正进入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发电企业也正处于绿色发展调整和技术创新转型时期。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初衷和使命,用系统论的方法寻求多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无论是在疫情发生期间还是之后,确保我国发电企业的稳定供应、成长和运行都具有积极意义。
提高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下的竞争力。发电企业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供过于求、价格波动、市场改革等成为必然趋势。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的一份声明,在2018年降价10%的基础上,2019年工商用电价格将下调10%,企业年平均用电成本将减少846亿元。2019年,全国电力交易总量2.83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9.23%。全国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由2011年的5305小时下降到2019年的4293小时,总体下降1000多小时。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发电企业所能做的就是在不确定性中找到自身不变的根基,提高竞争力,筑牢护城河。一是不断优化权力结构。在火电领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老幼产能、置换产能、技术改造。城市负荷地区的电厂以扩大供热、灵活改造和综合能源服务为重点。不仅在新能源方面,我们应该继续开发景区项目地区的优质资源,而且强大的发电集团应该专注于技术创新,因为新能源的前景远超过减少单位成本的新电站的投资。与现状相比,其真正的未来是实现应用场景、连接方式、价值逻辑、功率转换效率等方面的颠覆性变化。
二是树立新的营销理念。更积极适应电力市场,积极参与规则研究,积极争取中长期、现货交易的主动权,建立全面的收益计量模型,适用于区域网、属地和工厂的常规用电、容量补偿和辅助服务。分布式发电并网面对新的商业形式的变化和新要求爆发期间和之后,我们可以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直接供电的需求,和热气体,加热等医疗、制药和化工、直接供电网络IDC数据中心和移动互联网基站批发电力需求和设备。加快供应方式创新,树立“电、热、水、气”产品+服务的市场营销理念,建立短期安全、中期市场合作、长期协作共享的共生模式。第三,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在燃料方面,综合考虑安全生产、能源消费技术、检修维护、经济可行性等因素,探索科学合理的配煤和燃煤计划。在人力方面,要合理优化组织,完善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培养梯队继承,完善考核激励,尽量减少外包。在资金方面,为了在疫情期间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央行近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1.7万亿元。目前,人们普遍预期,为了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贷款利率将进一步下调。发电企业可以选择机会进行合理的贷款置换、股权融资,这有利于降低财务成本和负债率;同时更加注重现金流管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对于生产经营技术成熟、经历过几次煤炭回升周期的发电企业来说,虽然精益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降低成本的空间也极为有限,在量的变化不够的情况下,需要寻求质变。从长远来看,发电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加快数字和电力生产,在无人操作的深度融合,那么聪明的检查维护,生产链和精确测量报价,智能电源加热,综合能源服务逐渐转变到研究和开发,常见的应用,对传统能源可以分配。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加强产业合作。中国经济虽然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高度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社会生产模式,已经在各行业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生态关系。一个是互惠。例如,火电企业应加强与电、热用户、设备制造商和研究机构的互惠关系。煤炭、电力企业通过交叉持股、合资兴办坑口电厂、长期合作的燃料购销战略、因地制宜的重组整合等方式进行煤炭、电力联营。与铁路、航运、港口等交通运输部门开展更加精准的合作。第二是合作。例如,在新能源项目建设中,一季度的延误可能会影响到并网时间;二、三季度可能因恢复集中建设导致建设单位、劳动力、设备供应、建设资金短缺。因此,业主单位有必要做好规划,主动应对,与股东、施工方、设备供应商、金融机构、电网接入部门进行协商,全力配合,确保项目有序发展。第三,支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获取理解和支持,把握政策细节。有困难的企业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争取合理的政策减免税费和专项补贴。
3、看
风景要长。未来,世界领先、引领、示范的发电企业将不仅仅是示范发电企业,更将是规模化建设的科技型发电企业。当然,这不是发电行业单独能够实现的,需要在多个领域共同努力。结合我国的资源禀赋、地缘经济特点和电力产业发展阶段,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调整电力供应结构,重点是科学发展新能源,难点是优化煤电定位作用。二是提高电能效率,数字化融合是必然之路,产学创研用连接是具体路径。第三,发电企业未来的经营模式应该是纵向合作,横向开放共享,探索平台化、生态化的新型发电方式。第四,为电力市场的改革,这个系统,主体,电力市场规则和技术应该进一步改善的链接,和整体平衡的基本保证和市场化基于权力的特殊性质产品应完全理解的思维。第五,电力供应、电力市场、用户、电网等实体在电力系统下需要有更多的动态整合、因子匹配、传输顺畅,从而共同实施新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我国依靠完善的工业体系,大型电力消费市场和电气化的广阔前景,进一步利用系统和实现新的发展理念,关注能源和生态的共生系统,数字集成为突破,加强协调合作,持续的开放共享方面,新能源发电企业将提供建设美丽的中国。
上一篇:遐想下太空中的太阳能发电站 下一篇:光伏是产业扶贫领域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