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立足于国家电投党组贯彻党中央关于能源发展国策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战略部署的大背景,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光伏发电产业的主题,梳理全球光伏发电行业发展历程,研判全球光伏发电行业发展趋势,阐释世界一流光伏发电产业的特征要素,系统分析国家电投光伏发电产业的优势以及与世界一流的差距,结合对集团公司党组“2035世界一流”战略内涵的理解,厘清光伏发电产业率先实现世界一流应当把握的重大关系,尝试提出推动国家电投光伏发电产业率先实现世界一流的策略建议。
Part1
背景和意义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国家电投光伏产业时作出重要指示:国家电投要发挥优势,把光伏产业做好”。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家电投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牢记总书记殷切期望,将“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作为初心和使命,制定实施“2035一流战略”,明确提出光伏发电产业要率先实现世界一流。
截至2019年6月,国家电投集团光伏发电装机1617万千瓦,保持装机规模世界第一的战略地位,具备了率先实现世界一流的基础条件。但对应“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的战略要求看,我们的光伏发电产业不仅有“大”的长项,还有不够“强”、不够“优”的短板。推动光伏发电产业率先实现世界一流,必须深刻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谋求方向更准、节奏更稳、步伐更快,使之真正成为国家电投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排头兵”,进而争取成为中国企业引领世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国家品牌”。
Part2
从全球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看“世界一流”
一、全球光伏发电行业概况
光伏发电行业发展历程大致可为四个阶段:启动期2004-2011 年、调整期2011-2013 年、酝酿期2013-2015 年、高速发展期2015 年至今。全球光伏累计装机由2000年的1.3GW增至2018年的500GW,增长385倍。
截至2018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174GW,约占全球总累计装机容量30%,连续四年从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方面保持世界第一位。
从全球市场情况来看,美国光伏装机位居世界第二,占比13%;日本位列全球第三,占比12%;德国位列全球第四,占比10.4%。印度位列全球第五,占比4.5%。随着光伏系统装机成本快速下降,新兴市场也已成为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的主要动力之一。
二、全球光伏发电行业发展趋势
趋势一: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按照近三年平均增幅计算,至 2021 年度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 800GW 左右,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达1721GW,将成为世界主要的能源供给方式之一。乐观估计,我国2020年后新增光伏装机量将稳步回升,2025年有望达到70GW。保守情况下,新增光伏装机量会保持小幅增长。美国市场正在扩大,有18个州将在2018年至2022年间新增1GW及以上光伏发电装机量。欧洲光伏需求增长强劲,在企业购电协议(PPA)数量不断增加的带动下,预计欧洲地区光伏装机将达到18GW。巴西等南美地区、印度、中东、地中海地区将会是光伏增长最快的地区。越南、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光伏发电起步较晚,市场前景也较为看好。
趋势二:科技创新持续推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2018年,全球光伏组件价格下跌32%,逆变器价格下跌18%。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有望在2020年后在大多数国家实现。2019年,41%的全球组件制造能力将用于单PERC电池生产,高于2018年的36%。到2019年底,随着全球混合组件价格跌破0.25美元/W,全球平均光伏电站投资成本将降至0.95美元/W。
趋势三:高效组件推陈出新。光伏组件在过去十年中发电效率提高了25%,单晶电池等高效技术正在成为主流。效率更高的PERC电池今年可能占全球产量的一半,远高于2016年的14%。隆基、晶科、阿特斯等企业已经宣布其400W组件问世。
趋势四: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光伏电站将成为主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IoT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与光伏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光伏电站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高速发展,通过现代化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光伏电站的集中式、智能化运营管理。
趋势五:与光伏结合储能项目大有前景。美国太阳能市场增长将受到联邦投资税收抵免计划的推动。Wood Mackenzie估计整个美国安装了1.4GW时的能源存储,并预测到2023年美国将安装8.8GW时的太阳能加储存容量,从2018年开始以8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趋势六:分布式光伏比重将不断增加。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在于其经济、环保、降低电价、节约土地等。在海外市场,分布式光伏已成为光伏发电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国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也开始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中,集中式光伏电站约23GW,同比下降31%;分布式光伏约20GW,同比增长5%。
趋势七:光伏电站应用与跨界产业融合。优质的电站建设土地资源稀缺,电站综合收益需要提高,光伏电站出现与多种产业融合的趋势。例如,人造太阳多层高密度无土种植工厂;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光伏与尾矿治理、废弃的采矿塌陷区生态综合治理相结合;光伏与传统水处理市政设施相结合。
三、世界一流光伏发电产业的特征要素
2009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要求航天科技等十家示范企业做到:“三个领军”,成为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三个领先”,在效率、效益、品质上领先;“三个典范”,即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
对比壳牌石油、埃克森美孚、法国电力、德国意昂集团、通用电气、华为等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相对而言,我国光伏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光伏设备制造产业,光伏发电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我们以此为认识基础,聚焦全球光伏发电行业发展趋势研判,中央企业要建成的世界一流光伏发电产业应当拥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拥有全球化的光伏发电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突出表现为清晰的全球化视野、国际化战略和强大的海外市场开拓能力、抗风险能力。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配置资源,在欧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有重要一席,加快建成面向全球的光伏发电资源配置和生产服务系统,在国际光伏发电市场中占有相当比例。
二是拥有引领全球光伏发电行业技术发展的创新驱动能力。站在世界光伏发电行业的最前沿,具有自主创新、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环境与机制,具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拥有世界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能够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原创技术,突破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三是拥有世界领先的光伏发电产业运营能力。形成充分适应光伏发电国际、国内差异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管控模式、风险防控体系。光伏发电能够与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完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光伏发电能够与更多产业融合。度电成本、度电效益等关键经营指标和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核心财务指标应居于世界行业前列。
四是拥有世界级的光伏发电产业人才保障体系。构建高度市场化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拥有行业领先、数量足够、结构和梯次合理的战略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在高精尖领域有一流科学家、专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基层基础层面,培养塑造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队伍、适应艰苦环境的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五是拥有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话语权和行业影响力。在全球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中能够在某些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标准中具有较强话语权,主导制定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技术标准。拥有较强的价值链管理能力,对于光伏发电设备、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锁定能力,甚至具有相当程度的垄断定价能力。
六是具有全球知名的品牌形象。作为全球光伏发电行业的佼佼者,中央企业应紧扣新发展理念,为全世界提供“技术领先、珍爱环境、安全环保”的“中国方案”,传递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的“中国声音”,讲好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为世界创造价值的“中国故事”。
Part3
国家电投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国家电投光伏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2007年6月,集团公司开工建设黄河新能源第一条多晶硅生产线,进入光伏产业。2010年投产集团公司首个光伏电站—西藏桑日光伏电站。
九年来,集团公司准确把握国家能源转型升级的机遇期,加快推动光伏发电产业发展,2013年至2018年,集团公司光伏装机年均增长率为47%。截至2019年6月底,集团公司共有480座光伏电站,装机规模达到1617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境内光伏发电资产主要分布在全国30个省区,境外光伏发电资产主要分布在日本、马耳他。
二、国家电投光伏发电产业的优势分析
一是拥有完整产业链。拥有科技研发、规划设计、多晶硅和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工程总承包、生产运营、管理培训等完整的产业链。集团公司内部不仅有光伏产业研究中心、西安太阳能公司、国核电力设计院、山东电力设计院,能源工程科技公司、中央研究院等平台,而且有36家致力于光伏发电企业运营的二级企业,这是集团公司光伏发电产业率先实现世界一流的重要优势。
二是拥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一定的行业影响力。集团公司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是排名第二企业的近两倍。集团公司在国家“光伏领跑者计划”中保持领先,引领了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进程。牵头编制国家光伏发电建设运维强制标准和国家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报告主要篇章。成功承办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与政策研究论坛,发布智能光伏联合创新成果,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等主设备招标价格已成为行业风向标,体现了国家电投在光伏行业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三是形成了以系统集成优化为主的核心的竞争能力。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最全面、最复杂的国家级光伏发电实验实证基地,同步建设了光伏材料与设备研发室、太阳能发电系统实证实验室和系统设计研究室,已具备全方位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体系,系统集成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掌握各类光伏发电系统出力特性和不同应用环境下光伏发电最佳组合模型,提出光伏发电系统综合评价标准和方法,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光伏产业累计取得专利近200件。M2单晶电池、双面PERC电池平均量产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0.41%和21.53%,继续保持国内先进水平。IBC电池投产后转换效率可达23%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拥有较强光伏发电运营能力。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集团公司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发电管理体系,建立了项目全寿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提质增效、价值管理取得重要成果。截至2018年底,光伏发电资产占集团资产总额12.8%,当年利润占比33.42%,度电利润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五是引领行业行业发展模式创新。集团公司在全国29个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建成投运,集约化管理优势逐渐显现。率先提出“智能化光伏”理念,建成了首批大型智能光伏电站,扛起了引领产业智能化的大旗。在青海建成全球首个850兆瓦水光互补光伏项目,引领了多能互补模式发展。规划建设位居世界前列的青海海南州千万千瓦级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为大规模清洁能源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了良好思路和示范。规划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三百万级光伏治沙基地。建设了一批光伏+养殖渔业、光伏+农业种植、光伏+扶贫、光伏+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是培养造就了一批专业化人才。通过实践培育了一批光伏产业的科技研发、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生产运营、检修维护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涌现出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高精尖人才,锻造了覆盖全国各个地区的属地化光伏发电产业工人队伍。
Part4
国家电投光伏发电产业与“世界一流”
的差距与短板分析
(一)体制机制优势尚未充分释放
当前,集团公司对光伏发电产业的投资、科技等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生产运营中心集约化作用没有完全发挥,跨区域委托管理仅完成部分试点工作。亟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逐步解决光伏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管理不协调,光伏发电项目“点多面广、偏远散小”的特点和跨区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二)产业协同创新效应尚未充分显现
集团公司光伏发电技术创新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公司、光伏创新中心、中央研究院等二级单位,资源集约利用稍有较大空间。光伏发电产业与光伏制造产业协同效应不明显,实证基地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尚未形成上下游对接、产学研用、资源共享的创新支撑体系。同时,在国内外行业标准编制、专著出版、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成果不够多,影响力还需提升。
(三)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单位仍然存在重规模轻质量的思维惯性。部分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资源评估、设备选型论证不足,设计没有充分优化;生产运营管理精细化不足,项目盈利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光伏发电产业还存在资产证券化率较低的短板,资本运作能力亟待提升,没有利用好国内、国际资本市场。
(四)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
集团公司光伏产业尚未形成完善的金字塔结构人才培养体系,市场化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创新性科技研发人才、大师级专家、院士级科学家有待引进充实,培养、储备的青年人才、领军型人才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集团公司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五)国际化发展和品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当前,集团公司在光伏发电行业积累的各项优势更多集中在国内,境外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等国际化指标占比低。国际化人才储备和国际化战略与视野等方面都相对薄弱。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光伏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尚未塑造成全球知名的企业形象,在全球光伏行业的话语权仍需加大。
Part5
推动国家电投光伏发电产业率先
实现“世界一流”的策略建议
学习研究集团公司党组“2035世界一流”战略内涵,推动光伏发电产业率先实现世界一流,应当把握好几个关系。
第一,把握好“率”和“先”的关系。“率”就是要示范、要引领,“先”就是要先行一步、走在前面。集团公司各产业板块均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取得丰硕成果,光伏发电产业的优势条件较多,应争当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的“排头兵”、“先遣队”,谋求站在全球前列。
第二,把握好“大”和“强”“优”的关系。世界一流产业不仅体现为规模大,更重要的标志是能力强、品质优。集团公司光伏发电产业要立足装机规模世界第一的地位,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球能源竞技场上真正成为“头脑聪慧、强筋壮骨、肌肉发达、行动敏捷、意志坚定”的世界级健将。
第三,把握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光伏发电创一流,基础在存量,希望在增量。我们必须要脚踏实地,把存量资产经营好,在改革创新、补齐短板、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支撑形成更多的增量;必须要敢为人先,把增量市场开拓好,在创新驱动、动能转换、塑造品牌上做足文章,拉动形成更多的存量。
第四,把握好“国内”和“国际”的关系。抓好国内发展是为国际发展打牢根基、积蓄力量,推动国际发展是为国内发展输出优势、补充动能。必须要放眼长远,把在中国这一世界的最大市场中的优势巩固好、发展好,同步向国际市场输出技术、资本、管理优势,在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迈进。
基于对集团公司战略的理解认识,建议推动光伏发电率先实现世界一流从七方面着力。
(一)持续深化改革,放大率先创一流的体制机制优势
一是围绕集团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定位和SPI和JYKJ体系建设,优化总部部门职能设置,在光伏发电领域适度向二级单位放权;完善集团层面投资审批、项目管理等统筹协调机制,在集团层面统筹各种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光伏发电率先创一流的重点工作。
二是统筹专业化和区域化两方面的优势,适时组建光伏发电平台公司,装入具备条件的优质项目,形成“十指握拳”的优势,打包上市,打出品牌;加强对跨区域项目的前期协调管理,做实区域生产运营中心,推行跨区域项目集约化、属地化委托管理,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三是建立光伏产业研发机制,年研发投入达到光伏板块利润5%-10%(华为公司为营业额的10%)。
四是加快形成上下游对接、产学研用合作、资源共享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黄河公司、光伏创新中心、中央研究院、国核院、山东院、能源科技公司的产业优势、设备材料制造优势、研发优势、工程设计总包优势,形成系统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协同合力,做到制造与应用、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协同发展,打造集团公司光伏发电产业创一流的“尖刀部队”。
(二)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有国家电投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科技创新管理支撑体系。依托已组建的集团公司光伏产业技术中心,形成大规模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利用的科技支撑,强化“产学研用”结合。以开放、合作、共享的境界,与国际知名能源投资商、行业高端设备制造商、权威专家、科研院所、咨询机构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联合创新合作,共同推动创新。设立独立或联合的创新实验室、创新工作室和创新中心,同时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不断催生光伏产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重点是系统集成优化和新技应用,关键是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持续依托实证基地,密切跟踪光伏发电技术发展趋势,重点聚焦光伏发电系统集成设计优化。研究不同组件、逆变器、支架跟踪形式的最优组合方案,指导电站设计优化与设备选型。紧密结合光伏发电对高效率低成本光伏组件的需求,深入研究光伏制造关键技术;开展光伏项目组件、支架等光伏系统设备退役后的回收研究。加大在储能和制氢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力度,抢占制高点。
加快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借助5G技术和“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在光伏产业探索实践智慧光伏建设模式。将光伏项目生命周期的可研、设计、建设、运营阶段进行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实现集约化、智能化管理,提升光伏电站效率效益。到2020年,集团公司要有20%的光伏电站成为智能化电站,到2025年有50%以上的电站成为智能化电站,到2035年全面实现智能化。
着力打造“光伏+”模式创新。利用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研究提供“光伏+智能电网”和智慧用能管理等综合能源服务。在巩固已有的水光、农光、风光、渔光互补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实践“水风光火气核储”综合应用项目。探索在沙漠化严重的区域开展“光伏+沙漠防治”,利用闲置尾矿库开展“光伏+矿区治理”等模式创新。
(三)突出价值创造,实现存量资产经营的一流效益
全面提升主要运营指标。加快建立“度电造价”、“度电成本”、“度电利润”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加强区域、行业对标,找差距、补短板,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对存在亏损的和没有达到设计经济指标的项目要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项目实现应有的效益。每年选树20个集中式、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营标杆,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到2020年,集团公司光伏发电产业主要运营指标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到202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坚持效率带动效益。依托生产运营中心具体落实所属电站生产及市场营销工作,充分发挥其集约化管理功能,提质、减员、增效。借助生产光伏数字化、智能化电站建设,提高生产运营效率。抓住目前组件价格大幅下降机遇,测算早期电价较高电站的技改经济性,将衰减严重的组件更换为高效组件,提高项目收益。
减低融资成本。充分运用现代金融理念,开展资本运作,发挥上市公司优势,以规模优势降低融资成本,合理控制投资节奏,贷款与进度相匹配,降低财务成本,运用辅助融资方式,降低整体债务融资成本。
全方位挖潜增效。在达到行业标准资本收益率的基础上,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根据电量和电价的边界条件,确定造价控制水平,对先进技术、智慧等进行合理取舍,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工作,拓展电量受端市场的接纳能力,减少辅助调峰支出,实现电量最大化。
(四)抢占竞争制高点,保持国内增量市场领先优势
全力推进“全球航母级”重大战略项目落地。重点推动青海海南等千万千瓦级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项目,全力建成位居世界前列的超大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中,应贯彻绿色生态环保理念,提高电站整体设计和施工工艺水平,研究应用大型光伏+生态修复电站模式,应用高效组件和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之打造成为国家示范工程和世界一流项目。
大力推进区域差异化、择优式发展。在一、二类资源区考虑地方消纳条件及建设要求,结合地方高用能产业园区清洁用能规划,重点发展光伏平价上网示范项目。“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及泛珠三角区域,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重点发展自用电价高、用电量有保障、有地方补贴的较高收益项目。三北区域,结合环境治理、制氢等创新发展模式争取专项发展指标。同时,应把握存量市场机遇,择优并购落实国补的高电价电站,推进集中连片经营。
(五)放眼全球发展,争取国际市场的更大份额
积极实施分布渐进式的全球布局。有重点有选择地进入海外市场,发挥集团公司EPC总包和系统集成创新能力、管理优势,采取渐进式、分步走发展策略,依托集团在巴西、智利、澳大利亚、土耳其、马耳他、日本、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产业和资源,进行精耕细作、深度开发;逐步进入有市场需求增量的欧美国家,布局政治稳定、资源禀赋好、电力基础设施不足新兴市场国家,形成批次推进、重点突破的全球化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集团公司光伏发电海外装机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利润占集团光伏发电利润总额的16%以上。
着力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发展格局。近十年,中国能源领域的企业尤其是设备制造企业在海外市场开拓上取得较好成果。我们应当借鉴这些企业“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加强与有国际化发展经验的一流企业、研发机构等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借船出海,借助战略合作伙伴已有的境外政府关系、机构组织等资源,实现集团技术、装备、管理、标准、服务的输出,实现互利共赢。
高度重视防范海外投资风险。贯彻中央战略部署,规避贸易壁垒,优先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坚持不以规模为目标,以电站投资价值为导向。注意加强对目标国政局形势、电价调整、电网稳定、施工条件、货币汇率等风险的评估,尽可能选择政局稳定、电力内需明显、短期内仍有合理补贴、汇率波动相对较小、政府有光伏发电应用经验、 融资保险容易取得的国家投资。
(六)科学引才用才,荟聚行业精英共创一流
加快高端人才引进。结合集团公司光伏发电产业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现实需要,汇集吸引高端人才,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尤其是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应借鉴华为的经验,敢于下大决心、花大价钱,引进光伏产业国际大师,组建国家电投光伏发电阵营的院士和科学家团队。
完善人才选用机制。培养工程管理、技术研发两条轨道上的尖端梯队,形成领军人才、技能大师、技术人员金字塔型人才结构体系。坚持在发展中凝聚人才、实践中培育人才、创新中识别人才、真情中关爱人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加快国际化人才建设,实现现有专业人才向国际化人才转型。
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加大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收益比例,鼓励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应用,通过产权激励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原创动力和对人才的吸引。
(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增强国际市场话语权和影响力
加快培育集团品牌。抓紧形成国家电投旗下光伏发电子品牌矩阵。推出“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国家级光伏发电实验实证基地”、“青海海南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内蒙乌兰布和沙漠百万级光伏治沙基地”、“日本茨城筑波农光互补”、“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和新疆、青海、四川光伏扶贫项目等十个有影响力的子品牌凝聚内部、外部顶尖团队打造集团公司光伏产业名片,不断提升集团公司在世界光伏发电行业的品牌知名度。
强化品牌宣传和管理。注重集团公司光伏产业品牌宣传和管理,加大集团公司光伏产业宣传力度,做好品牌宣传系列方案,要把民众认知有效转化为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文化影响力,促进品牌持续增值,增强品牌竞争力。
提升行业话语权。注重对光伏产业的行业分析与市场研究,构建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着眼国际一流产品、一流标准,保持技术标准持续站在行业前沿,打造中国光伏发电产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IEC标准制定,占领国际光伏发电标准的制高点。多种形式开展与国际组织的交流,争取成为国际光伏发电产业协会的理事长单位,展现集团公司研究成果,扩大国家电投光伏发电品牌国际影响力,增强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
来源:国家电投党校(领导力学院)2019年春季学期主体学习发展项目团队课题成果(节选,有改动)
上一篇:向阳无线光伏发电在线监测程序 下一篇:新能源给您带来房车太阳能应该如何合理使用?